图片
易
友
专
栏
生活中,我们总会被情感困惑、生活烦恼所扰,内心满是迷茫。
当你深陷其中时,不知所措时,不妨静下心来,聆听曾教授的智慧。为此,我们创立了本专栏。
本专栏将结合实际生活中朋友们真实的困惑,运用曾师智慧为你一一解答,助你找到前进方向,让生活充满阳光与希望,内心愈发富足。
在这里,让我们一起学习,走出心灵困惑,开启美好生活新篇。
本文作者:邓文
漫漫征途中,我们时常思索,究竟何为教育的核心?
是培养出成绩优异、闪耀如天才般的孩子?还是另有更为重要的目标?
曾仕强教授给出的见解是:最好的教育并非将孩子塑造为天才,而是让孩子心中有父母,着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家庭观念,引导孩子懂得感恩。
曾师的话,犹如一盏明灯,照亮了我们对教育本质的探寻之路,这又与国学经典中的诸多理念不谋而合 。
1
“百善孝为先”,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石,也是品德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。
孩子心中有父母,便会对父母心怀敬重与感恩,这种感恩之心会如涟漪般扩散,直接影响他们对待他人和世界的态度。
《弟子规》开篇便讲“首孝悌,次谨信”,孝顺父母、友爱兄弟放在首位,而后才是为人处世的其他准则。
在家庭中懂得孝顺父母的孩子,步入社会后,也更能尊重他人,遵守社会规范。
正是因为他们明白父母养育之恩的不易,进而珍惜身边的一切,无论是来自他人的帮助,还是生活中给予的机会。
感恩之情促使他们以善良和宽容之心待人,成为品德高尚之人。
反观当下,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,追求孩子在学业上的出类拔萃,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品德与感恩教育。
孩子们的课余时间,被各类补习班、特长班填满,虽然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提升,但在品德修养方面却未能同步发展。
一些孩子虽然成绩优异,却对父母的付出视而不见,对他人的帮助不知感激,甚至出现极端的自私自利行为。
这样的教育结果,无疑是偏离了教育的初衷。
2
教育若只是聚焦于智力开发,而忽略了品德与情感的培养,就如同建造高楼大厦时,只注重楼层的高度,却忽视了根基的稳固。
根基不稳,再高的建筑也有坍塌的危险。品德和家庭观念的培养,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。
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父母的言传身教,如春雨润物细无声,滋润着孩子的心田。
当父母孝顺长辈,孩子看在眼里,记在心上,自然而然地会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;
当父母与邻里和睦相处,乐于助人,孩子也会受到感染,学会关爱他人。
这样的孩子,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,会因为内心的品德力量和家庭给予的温暖支持,而更加坚强勇敢,充满韧性。
3
如何培养孩子心中有父母,懂感恩呢?
在家庭中,父母要以身作则,不仅要关爱孩子,更要尊重长辈,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。
同时,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,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。
在日常生活中,通过一些小事,引导孩子学会感恩。
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,体会父母的辛苦;在孩子收到礼物或帮助时,教导他们表达感谢之情。
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教育是一场悄无声息却影响深远的滋养。
让我们以曾仕强教授的教育理念为指引,以国学经典为养分,将品德和感恩教育贯穿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。
让孩子在知识学习的同时,拥有一颗感恩的心,成为品德高尚、心中有爱的人。
相信在将来,无论他遇到何种风雨,都能坚定前行,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成功。
作者 | 邓文,一个爱笑爱聊天爱做梦的心灵姐姐。出生在广东,易经文化爱好者。喜欢写作,养花,书画,喝茶,旅行,擅长心理疏导。愿我的文笔能触动你的内心深处的玹,点亮心灯,带去一份温暖一份希望。
若今天的文章,对您有所启发,点个在看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尚竞配资-有保障的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平台查询-南京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